理论研究

徐粤春:构建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

时间:2024/08/30
构建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

徐粤春
中国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从“中国特色”到“中国自主”,这是思想认识上的一次深化,提出中国特色的目的是实现中国自主,构建中国特色的本质是完成中国自主。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都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文艺理论评论界应深入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在建设中国特色文艺理论评论体系中,自觉构建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
 
       这是一项宏大的历史性任务,也是紧迫的现实性课题。有学者指出,西方文明借助自身模式独立发展,在西方中心主义的语境中,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主导者、引领者,自近现代与改革开放以来,当这套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念伴随着西方经济、科技等的强大实力持续辐射到经历了历史、文化动荡的中国,随之而来的后果,便是造成中国传统话语体系的失语、破碎及对象化,也就丧失了言说的机制和环境。其结果,在当代文艺实践中出现“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以西方理论剪裁中国人审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中国文艺在世界上走不远、传不开、唱不响”等现象。彻底改变这种现象,离不开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
 
       第一,加强对自身文化主体性的体认,重续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的根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反复强调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认识到文化与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精神力量、精神独立性的根性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
 
       可以说,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话语权,就有了与其他文明交流对话的平等地位。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几千年来,孕育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的根脉和源泉,是文艺理论的母体和基因。黑格尔曾说,“只有当一个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掌握了一门科学的时候,我们才能说这门科学属于这个民族”。马克思高度重视语言的意义,基于对形而上学的反思,在批判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基础上,把作为物性符号的语言引入到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构建中国文艺评论话语,只有立足于我们民族自身的语言,说“中国话”,才有可能实现中国自主。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优秀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在文艺知识理论层面的反映,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理论范式、知识体系、问题领域、研究方法和话语系统,是我们构建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的基础。比如,先秦时期的“诗言志”“诗无邪”“兴、观、群、怨”“礼乐教化”“道法自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气”“缘情”“滋味”以及《文心雕龙》的系统性文章学;隋唐五代时期在“思、境、象、味”的理论开拓,“品”与“格”的确立;宋元金时期的平淡、功夫、兴趣,推崇“远”与“逸”的境界;明清时期的情景说、格调说、童心说、性灵说等等。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属于中华民族独有的文艺话语系统,是中华文明在文艺领域的具体表征,是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的根脉,我们理应倍加珍惜,扎扎实实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把它传承好、发展好。
 
       第二,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的魂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构建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地位。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研究阐释还有很大空间,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接地气、不解决问题的现象。
 
       构建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最重要、最根本、最紧迫的,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认识世界、分析现象、研究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构建中国文艺理论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构建起一个立场鲜明、观点系统、判断科学、逻辑严密、学理深厚的科学理论体系,其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文艺理论范畴、术语、命题、观念,为构建中国文艺理论体系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指引和理论资源。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把工作要求转化为学术追求,是构建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的首要任务。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论断。这一论断具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的丰富内涵,是最具有时代气象和中国特色的理论样态,也是有别于古今中外形形色色文艺理论的理论创造,是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的标志性概念,应该集中力量学理化、体系化。
 
       第三,在立足社会实践、扎根文艺实践中,生发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文章中强调:“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理论的飞跃不是体现在词句的标新立异上,也不是体现在逻辑的自洽自证上,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回答实践问题、引领实践发展上。”伽达默尔称,精确定义的、明确的术语,只有当它们嵌入语言的生活时,才能生存并起交往的作用。我们所面对的文艺评论话语,从本质上讲,并不是完全抽象的话语形式,也不是封闭在所谓“纯学术”自身中的问题,而是与文艺创作相伴相生的。只有当我们真正契合、切近文艺多样的创作实践时,撇开完全抽象的“理想语言”时,我们才算在思想上、行动上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因此,当代中国文艺理论体系的构建,除了要在历史的积淀中寻找理论资源外,还要在现实的土壤中进行创新实践。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伟大实践,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中国自主文艺话语的建构提供了充分的时代条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紧紧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践,深刻把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时刻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展和成就,将其作为宏观背景和基础条件,由此探讨文艺评论如何在介入社会实践中实现自身发展。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对文艺评论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新期待,面对全球化、媒介化、消费化语境下文艺领域的新变化、新趋向、新挑战,面对当代文艺评论自身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新潮流,急需文艺评论不断更新话语、发展话语,不断作出有力阐释。我们应该强化问题意识和实践路径,从文艺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在成功回答新时代审美之问、艺术之问中,构建具有强大阐释力、说服力、引领力的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比如,关于现实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主张,马克思从批评黑格尔出发,提出了反映论。现在“现实”出现新情况,虚拟现实、虚拟生活出现,虚拟现实还是现实吗?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的原理还有效吗?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根据实践的最新发展,对基础理论进行再研究后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值得注意的是,构建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绝不意味着忽视和排斥国外的文艺理论资源和成果,而应视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维。我们应对可能出现的文化自负和文化自大保持足够的警觉,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主动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努力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创造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评论话语。


来源:中国艺术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