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0日至11月5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发起的2017年中国“文艺扶贫奔小康”民间文艺人才培训班在安徽太和县召开。安徽省文联、民协和阜阳市、太和县各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全国27个中国文联文化扶贫示范县的民间艺术家代表60多人,参加了为期7天的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班是为贯彻落实十九大“决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中“扶贫攻坚”任务的精心策划。来自27个中国文联文化扶贫示范县的民间文艺人才、文艺产业的佼佼者和太和本地的民间文艺高手齐聚一堂,交流切磋。培训班邀请了中国民协副主席苑利、北京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专家梅绍祖教授、法律学者张雪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青年学者黄斌、国家行政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高宏存教授、中国民协顾问曹保明等6位专家,分别从民间文艺的传承与保护、电子商务运用、民间手工艺人的权保意识、特色文化产业的创意设计、文化扶贫瓶颈问题的思考以及十九大报告辅导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讲授;并组织了8次现场教学和采风交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兼顾的方式,充分启发民间艺术家们发挥各自优势,用好现有资源,敢于创新,取长补短;用好互联网技术,更快更好的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优秀民间艺术传承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参加培训班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创作出为当代人认可又能传之久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作品,必须要与十九大精神保持一致,要热情讴歌我们伟大的时代和人民,要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代表着三十多个不同民间艺术品类的民间艺术高手认为,一幅农民画,一张剪纸,一件木雕石雕,一段民间音乐的吹奏或者演唱,都能在我们生活的某个角落、某个瞬间,放射出无形的力量,敲打我们精神世界,影响我们的审美趣味,感染我们的情绪心理。世风日下或者人心不古,其实就是源自民间艺术、民间文化和社会风尚的退化、变质。放下锄头,拿起艺术,是文明生活的象征,是每一个民间艺术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也是中华民族进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阶段的基本表现。
作为中国文联“文艺扶贫奔小康”志愿服务行动的重要活动之一,此次培训班的召开选择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全国人民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报告精神的大好时机,来自27个示范县的民间艺术家们实现了民间文艺的互通有无,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民间文艺事业进入了新时代,认识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艺术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为今后扶贫攻坚工作建立合作共赢发展机制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