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讯,由武汉写意书法学会主办的《写意——书法艺术的当代思考》全国邀请展在武汉铁盾艺术博物馆开幕,时间是今年8月23日。据介绍,此次大展主题突出,理念明确,是书法界少有的以写意为主题的全国性展览。在“现代书法”、“文化书法”、“艺术书法”等派别之外,“写意书法”理论独树一帜,紧扣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写意精神”而展开,等等等等。
说实在的,我很宅,也很孤陋寡闻,知道“写意书法”这一新名词也就是最近从微信上看到的。看到后一直想写点文字,给这颇热闹的“写意书法”浇浇凉水。“写意书法”的新鲜之处关键在“写意”一词上,何为“写意”,书法有没有写意以及与“现代书法”、“文化书法”、“艺术书法”相比较,写意书法从创作理论到创作实践有没有独到的实质性内容?
书法,我的理解是汉字的自觉书写,其本体即是“汉字的书写”。构成书法的要素有二:笔迹“界”的意义与“笔迹”即书法线条的品格。这是早在汉魏之际的钟繇就提出了。“界”即分割,即所谓的“布白”与“知白守黑”。当然这种分割的途径只能是根据汉字的书写规律通过书写来实现的,而不是描摹出来的。笔迹本身的品格是另一个要素,其取决于材料、书写者的心性和笔法的运用。
关于“写意书法”中的写意二字,其“灵感”应该第一是来源于中国画中的“写意”,第二是来源于宋人尚意中意。中国画从技法上区分有写意画与工笔画,工笔画是指用笔的工细与形似的写实。而写意画不求工细形似,只求以精练之笔勾勒景物的神态,抒发作者的情趣,是非写实的。可见写意画相对于工笔画的写实而言。换句话说,绘画的写意性,是相对于工笔画的写实性,没有写实便没有写意概念的意义了。回到书法上。书法有没有写意性,先看看书法有没有写实性。书法存在写实性吗?显然没有。其理由有二:第一,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其书写的对象是汉字,汉字作为语言符号,其本身没有具体的形像,没办法写实;第二,即便是以古人某一家某一帖作为具体“形象”为对象进行临摹,由于书法的书写属性,此种临摹也不是写实的,除非学唐人双沟填墨法。从以上看,书法只有写意,而不存在写实。所以书法只有拙工之分,而无写实与写意之分。甲骨文是写意的,金文,小篆、汉隶、魏晋南北六朝、唐宋元明清直到当下的书法,都是写意的。
书法史上单独称“宋人尚意”,主要是因为“意”这一概念在宋人那里是一种自觉状态的“意”。何为意?没办法界定。意首先是主观的,是“我”意。米芾说“意足我自足”,但实际上“意”与“我”没办法区分,在书法里,意即是我,我即是意。说晋人尚“韵”,韵是意,唐人尚法,法也是意;说赵孟頫\复古,古也是赵孟頫\的“意”!
既然书法只有写意,也即是说,书法本事就是写意的,为什么还要提出一个“写意书法”?其意义何在?从其副标题“书法艺术的当代思考”来看,是针对当代书法的,是批判当代书法的一种标版。当代书法怎么了?要批判当代书法的什么?我想这绕不开当代书法的传统意识。我个人认为,当代书法宗传统,站在书法史角度来看,恰恰是当代人对书法传承作了非常了不起的贡献。当代书法的贡献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是笔法的总结。书法笔法自觉期当在魏晋时期,这一点从魏晋时期的书论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笔法一直影响到唐代,当然,唐人尚法,不仅仅体现在笔法的运用,还体现在笔法的规范和结字的规范上。宋人尚意是意的一种自觉,但恰恰是以不重视笔法等技法为代价的,元代赵孟頫\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扛起了复古的大旗,上追魏晋,以二王为宗,但从赵孟頫\的字里看得出,他没有能力做到真正的复古,主要体现在笔法上,当时的环境还不具备复古的条件。明清直至民国时期的书法在书法史上的贡献我觉得主要体现在承先启后上,为当今的展厅书法做了积极地铺垫工作,其在历史地位目前尚不能足够显现,还有待后人重新定位,但在“拓而为大”的同时,尚没有找到技法特别是笔法的支撑,这一重任历史性地交给了今人。
第二是书法资源的挖掘。此得益于现代科技。第三是书法意识。书法的艺术自觉意识是在当代才有的,这主要是因为客观上毛笔作为语言记录的书写工具已成历史,西方艺术思想的影响以及民族伟大复兴时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倡导。第四是书法的传统意识。当代不是要不要传统的问题,而是深入传统够不够的问题。
作为批判当代书法的一种流派提出,“写意书法”在思维方式上就是一种失败。在中国的艺术精神里没有批判这一思维方式,它是近代中国从西方泊来的产物。所谓的批判, 即是一种简单的二元思维,非此即彼。在中国的艺术精神里,是一种包容的,多元的思维方式。它把一切交给历史,由历史去洗涤和沉淀。古代书评中没有绝对,没有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而是将书品分为几等,如逸品神品能品等。当然,这种划分其主观性很强,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是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模糊概念。
我没有去现场看展出作品,只是从网上零星浏览过几幅。从实际作品上来看,无论是创作思想,还是创作实践,都无新意,与上个世纪末出现的“现代书法”无有区别。书法作为汉字的自觉书写,其创作途径只有一个:书写汉字,这种规定性,即对书法的创作实践作了一种约束与限制,这也恰是书法作为艺术的魅力所在,因此决定了书法没有更多的花样给爱折腾的人去折腾。
书法,在今天,作为纯艺术的存在,与其他纯艺术一样,是一种自私的私人行为,没有“主义”,没有“现代”,也没有“写意”,更没有“艺术”。在这里,我敢断言,所谓的“写意书法”,它在学术上站不住脚,在创作实践上,与“现代书法”的命运一样,注定是昙花一现,除非他们有足够的金钱去折腾。
(文:刘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