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首部工业题材话剧《炉火照天地》登上北京舞台,参加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主办的“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这部打上“安徽印记”、彰显时代精神的话剧,深深打动了北京观众。
8月15日,话剧《炉火照天地》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著名文艺家、评论家齐聚一堂,深入交流研讨,一致认为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思想、创新的表达意识、典型的审美意象、独特的人文风格,为中国式现代化工业题材的艺术呈现打开了新方式。
现摘登与会专家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近日,话剧《炉火照天地》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精彩演出。程兆 摄
主旋律题材的个性表达
蔺永钧
中国话剧协会主席、国务院参事
《炉火照天地》两次进京,一次比一次规格高,一次比一次影响大,令中国话剧界眼前一亮。此剧亮点在主旋律题材的个性表达,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当今话剧舞台存在的同质化、概念化、口号化。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话剧情感化的热点、话剧力量化的沸点、话剧生活化的原点,从而也鲜活地体现了主题立意要达到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工业腾飞时代。因此,《炉火照天地》具有话剧特有的现实性、时代性和人民性。
一座载着历史和现实巨大意义的九号钢炉,一个“海归”人、一位老工人、一名天车工,还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高铁车轮,都是如此贴近现实意义、群众的生活、时代方向,体现了安徽话剧艺术当今发展的正方向、安徽话剧人迈开的正步伐、安徽话剧艺术繁荣的正能量。这部剧邀请了著名剧作家和导演,还有优秀的演员、舞美、灯光设计、作曲等一批艺术家锻造了优良的品质。此剧已收获了一系列荣誉和奖项,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新时代的“正气歌”
宋宝珍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
好戏不怕多看,越看越有收获,越有新见。从整体的戏剧节奏、演员间的默契和对角色内心情感的把握看,《炉火照天地》越演越好。
《炉火照天地》是一部新时代工业题材的话剧,不仅体现了马钢人的精神,而且显示了新时代中国工人的责任担当。这部剧是新时代的“正气歌”,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表征,它以文化软实力的形式表现发展硬实力,这个很了不起。
这个戏从老中青三代炼钢人的命运中反映中国工业化道路和强国战略,讴歌了新时代,讲好了中国故事,提升了民族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剧作塑造了在选择与挑战的境遇当中的人物形象。剧情一开始,几个主要人物上场,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剧情,这是一个很有艺术感的舞台画面,也预示着钢铁工业的更新迭代转型发展。
剧作将现实时空、过去时空、心理时空有机融合,解决了历史跨度的难题。红色成为剧中的主色调,豪放豪迈是它的总基调,结尾处更是高潮迭起,表现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奋进发展,还有钢铁人精神上薪火相传的豪迈意志。
全力以赴向话剧高峰推进
刘玉琴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主任
《炉火照天地》已演出37场,每一次都有新提升、新收获。
这部剧从第一版到现在的最新版,提升了一大步,完成度、完整性越来越好,演员的成熟度、对接感、情绪交流在不断上扬升温,戏剧的波折更立体生动,人物对话更形象有机,创作团队向话剧高峰推进的创作态度值得致敬。
工业题材是舞台上一道难题。安徽省话剧院和马鞍山市艺术剧院迎难而上,艺术地表现了钢铁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面对困难顶着钢板也要往前冲的精神。“炼钢就是炼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意象在这部剧中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彰显,从物理层面到精神层面,具有双向的激励作用和艺术投影效果。全剧将钢铁行业的硬度和人物情感的韧度结合得比较好,既有专业属性、行业硬度,又有温情和浪漫。舞台的虚拟性运用有鲜明特色,现实空间和历史空间、心理空间与实际场景快速切换,不同表演区域调度、分割,巧妙从容自然,且注重细节勾描,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舞美设计有工业感和时代质感,丰富和扩大了话剧舞台的表现空间。
马钢人的形象塑造也与众不同,他们不光有百年辉煌历史,还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他们努力让钢铁插上诗歌翅膀的创意,体现了剧作独特的人文内涵和钢铁人的精神文化底蕴,这是新时代工人的崭新气象。
立意高远激情澎湃
季国平
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炉火照天地》是一部立意高远、激情澎湃、形象动人、呈现独特的优秀工业题材话剧。
所谓立意高远,是指该剧通过马钢人自主研发高速车轮的中心事件,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产业工人自力更生、拼搏创新、大国工匠、振兴中华的精神意志,彰显了“炼钢就是炼人”的深刻主题。虽然钢铁是硬邦邦、冷冰冰的,但炼钢的人是热血的、有激情的,全剧在层层递进的情节中,展现了往日的激情岁月和今天的科技创新中一个个动人的马钢人形象,陈刚、钟宁生师徒二人的形象塑造得非常饱满,即便错把建厂日当成自己生日的爷爷也是那么动人,鲜活生动,时代性强。
该剧的舞台呈现也是新鲜而独特的。借助多媒体大屏背景的巧妙变化,构建不同的戏剧情境,辅以钢铁工业高炉厂房图形的线条,凸显工业题材的环境和人物的活动空间。时而还巧用逆光营造钢铁工人的剪影以渲染气氛,给观众带来了新鲜的视觉体验。该剧在剧情叙事上多用闪回,将今天与往昔交织起来,交代事件、丰富情节和深化人物。导演更是善于运用多空间、多场景演艺剧情和再现形象,舞台灵动,叙事流畅,不仅运用恰到好处,而且也为现代工业题材剧目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主题鲜明的“五好剧目”
周予援
国家话剧院原院长
安徽省话剧院和马鞍山市艺术剧院这次抓了一部好戏,创新和进取、责任和尊重,不仅体现出马钢人的精神气质,更体现出创作者们执着的艺术追求。
几年时间,经过不断演出、修改、打磨、提升,《炉火照天地》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这是一部有着鲜明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的工业题材优秀作品,具有理想的高度、记忆的长度、情感的深度,尤其是创作的态度。创作的态度是当今艺术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部作品的创作态度是正确的。
《炉火照天地》很注重内容的深度挖掘。贯穿全剧的九号高炉、张永根的生日、肖焰珍的连衣裙,这都是红色的记忆、时代的记忆;师徒情、父女情、母子情多情叠加,在钢铁红炉中,情感的深度得到了释放。剧中的庆生、跨年、师徒对话等多段戏,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部戏的主题思想,在舞台上都得到了很好体现。形式上,本剧运用多时空的呈现方式和现代化舞台手段,和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主题音乐,对内容进行了充分表达。剧本好、导演好、舞美好、音乐好、团队好,这是一部“五好剧目”。
中国式现代化的舞台诠释
宋官林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国家京剧院原院长
话剧《炉火照天地》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情节走向、激人奋进的价值取向,奏响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壮美乐章。该剧的思想性、艺术性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一部优秀的作品总是令人浮想联翩。《炉火照天地》的出现让我们想起安徽省话剧院的另一部力作《万世根本》,如果说《万世根本》植根于绿色田野奏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曲,那么《炉火照天地》通过对马钢人前世今生、初心使命的生动描绘,在炼钢的高炉点燃了新时代中国建设强国梦想的烈焰。《万世根本》和《炉火照天地》是安徽省话剧院献给中华民族昂首迈进伟大复兴新时代的交响曲。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的现代化。什么是“中国人的方式”?这部话剧通过马钢三代人的奋进足迹和心路历程作出了形象生动的诠释。
剧中主人公是从德国留学并工作归来的马钢第三代人,一直怀揣师傅的教诲“你不仅要掌握高科技,还得有我们马钢精神的传承”。第一代马钢人建厂时的初心使命,以陈刚师傅为代表的第二代马钢人的继往开来,以陈刚为代表的第三代马钢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把对新质生产力、前沿科学技术的探寻、追求、实践与蕴含深刻博大精深的马钢精神、工匠精神以及中国质量、中国情怀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观众尽情领略新一代马钢人为国争光、敢为人先的中国气派,切身体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内核。
描摹中国产业工人特有气质
崔伟
中国剧协秘书长,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这部戏真正的成功之处,不是题材与安徽的关联以及马钢的发展变化,而是新中国发展一个重要缩影。在当代马钢发展中,找到了中国工业发展历史上中国产业工人特有的那种精神气质,找到了今天中国工业要蓬勃腾飞所应具有的那种精神和技术的融合,这是其很重要的主题表达。
在戏中,宏大的主题恰恰是通过人物形象的表达、戏剧故事的组织来完成的,包括人物形象和戏剧故事背后的性格、精神的独特性。
从戏剧结构来看,这部戏具有戏剧创作的娴熟性,但是这种戏剧结构的娴熟性恰恰体现在人物性格和情节设置的特性。主创用心感悟时代、用情塑造人物,他们用戏剧艺术的表现力讲述这个故事,让我们感觉到人物和故事背后的工业战线、时代变化、民族精神等带来的艺术征服力。
从艺术呈现成果来看,有两点感触颇深。第一,虽然没有明星,这部戏却将看点转到了故事的讲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第二,充分发挥编导和艺术创作各个部门本身的艺术创造性,每一个部门的创作提供的是精神背后的艺术表达,是艺术家内心感受的智慧讲述。
以炼钢的精神打磨戏
赵忱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原副总编辑、中国文化报社原副总编辑
安徽是在以一种炼钢的精神来打磨这部戏。大家都在重复那句话,“炼钢就是炼人”。这部戏原名叫《特种钢》,只有把自己的脊梁锤炼成“特种钢”,才能炼出最好的特种钢。这部戏是话剧舞台上具备特种钢品质的一部戏。
故事本身令人感动。值得欣赏的是师傅跟肖焰珍之间被压抑了半生的感情,这一份感情也像一炉钢,它已经炼了几十年,一旦炼好就喷薄而出。
炼钢人有着钢铁意志和美好心地。我们每个中国人或许都是马钢的受益者,说到中国高铁,人人都要竖大拇指,但是我们都不了解特种钢是怎样炼成的。为了今天这样的成果,有多少家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有的人是牺牲了个人的利益,有的人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这部戏好看、好听,有那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有人物跟人物之间那样一种可爱的关系。通过讲故事完成一首赞歌,这部戏真正践行了“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
让科学精神焕发新时代新风采
王馗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炉火照天地》,熟悉诗词的人都会想到李白的诗歌。这首诗记录中国古代冶炼的场景,是一首非常难得的展现中国悠久科技传统的诗歌,用这样一种意象,将视角聚焦到当代马钢的科技转型,让中国世代传承的科学精神焕发出了新时代的新风采。因此,我认为这也是作为一个工业题材作品能够接通历史、接通文化、接通我们现代文化书写的很重要的立场。
剧作在文本与二度创作上展现了非常好的艺术匠心,我觉得有几个方面:
第一是叙述体跟代言体的交织。在人物“跳进跳出”的叙事方式里,用语言、行动来表达各自的人生立场。第二是意识流与情感线的交织。这个戏里铺排了现实中几对人物关系,但是现实的几对人物关系里,每个人的意识流交织成了数十年恢宏的马钢人的生活和恢宏的钢铁世界。第三是现实与回忆的交织。现实是怎样进行技术攻关,但是回忆呈现了每一个时期里“钢铁人”创造的辉煌,以片段化凝结成整体几十年的时代印象。第四是历史与当下的交织。看上去是两代人面对攻坚克难时的切实行动,但是他们展现了历史甚至可以说展现了中国上千年的技术传统到现在的蜕变。第五是虚实交织。这个虚实既是通过舞台美术所呈现出来的感觉,也是由精神与现实相交织的写意,在虚实之间让我们看到了美的丰富性。
高扬中国工人脊梁精神
刘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话剧协会副主席
在工业题材话剧创作中,《炉火照天地》是一部具有积极社会现实意义和高质量审美价值的优秀作品。这个戏的成功有几个方面:
第一,以艺术的手法突出了“炼钢就是炼人”的宏大主题。《炉火照天地》写马鞍山钢铁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国争光的信心和志气,写科技人员的人格成长和情感纠葛,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活生生的人。
第二,以钢的品质塑造马钢人的顽强性格。这个戏在困难与挫折中塑造人物,让人物形象更鲜活。比如陈刚回国不想去见师傅,后来趁过年喝酒向师傅认错,转变的过程意味着坚定了为国争光、为师傅争光的决心。这样一来,人物的心理就写透了,之后的行动就有了思想根基,人物的形象也立在了舞台上。
第三,在困难中突出人的坚强性格,在失败中显示不服输的韧性精神,以高超的技术和严谨的制造保证产品的质量,在艰难困苦中凸显中国工人的骨气与志气。
第四,这个戏的成功,跟剧本、编剧、导演和舞美、灯光、音响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导演用艺术手段再现剧本主题,使整个演出既描绘钢的品质与韧性,又抒发似水柔情般的人物情感。这种舞台呈现体现了诗意化的特点,更深刻表达了主题内涵。
融入深刻的哲学、历史和人性思考
胡一峰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炉火照天地》这个戏感情饱满、内涵丰富、兴味悠长,故事里融入了深刻的哲学和历史思考。
戏里新与旧的冲突,是一对贯穿始终特别突出的矛盾。比如九号高炉在当年立下汗马功劳,但现在技术进步以后,它却要被毁灭。这些场景引导观众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之间存在一种二律背反。历史总是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往前走,这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也必须舍弃甚至毁灭一些东西,否则就没法实现这种进步。
对此,在理性上我们是可以理解和认同的,但在情感上,人们总是舍不得毁掉那些看起来“落后”的东西,比如过去马钢创造了很多光荣,但现在还要前进,守护过去光荣最好的办法是不断创造新的光荣。怎么创造新的光荣?戏里作出了很有哲学味的回答,我们要往前走就必须向传统取经,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实际上整个戏里面,传统与创造、回望与前进、出走与回归,这些非常经典而有生命力的主题贯穿始终。
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幸福、如何面对过去、如何定义自己,这个戏提出了这些普遍的问题,同时给出了既艺术化又有正能量的回答。我试着概括一下这个回答,它是一种有遗憾,但不怨恨不后悔的态度。这是非常高明的人生境界,里面可以感受到编剧对于人性的思考。
把硬性冰冷题材变得有温度
武丹丹
《剧本》月刊主编
《炉火照天地》我看了三次,每次体会都不一样,编剧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看戏的感受。他擅长把刚性题材写得特别细腻柔情,剧中的歌曲《为爱痴狂》,让我感觉到生命的成长和事业的进步,内心受到一种猝不及防的打动。
这部重大题材有着浪漫诗意。普通观众对特种钢是不了解的,编剧认为,高铁轮子是钢做的,而高铁是我们今天出行最方便的途径之一,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何把百炼钢变成绕指柔,如何把这个硬性冰冷的题材变得有温度,主创团队作了非常大的努力。尤其是编剧选用的《秋浦歌》这首唐诗,是最早写冶炼行业的一首诗,这样就连通了历史和文化,让《炉火照天地》不仅带有地域性,更带有地域文化。
这部戏最成功的地方,是编剧让我们在高炉之外看到他塑造的人物,看到这些人物的内心,看到这些人物的前世,看到这些人物和钢厂血肉相连无法割舍的关联。既有热情燃烧的情怀,又有生活当中柔情似水的朝朝暮暮,更有几代人的接力、传承和创新。
来源:安徽日报
文字整理:张理想、晋文婧、王慧慧、陶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