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新成果 开拓新方向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作品展观察
7月1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作品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幕。展览共收到5265件水彩、粉画投稿作品,经评选,共有入选作品399件,其中进京作品45件。本届水彩、粉画作品展集中展现了五年来中国水彩、粉画创作的整体面貌,在多样的题材中展现出昂扬的时代精神、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题材丰富显新貌
随着水彩画从业艺术家队伍的壮大,中国水彩、粉画这20多年来的变化和进步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今年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作品展”的展出作品数量、展览规模都比上一届更多更大,在作品的质量、学术高度等方面,也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新时代的水彩、粉画创作呈现出既传承发展,又开拓创新的新面貌。在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上,广大水彩、粉画艺术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紧扣时代趋势,积极深入生活、贴近人民,走进生产建设现场,走向祖国壮美河山,倾情描绘新时代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恢宏气象,着力刻画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着力表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
“这届水彩、粉画作品在表现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上都有比较重大的突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看来,这届水彩画作品不局限于传统的写生风景或花卉静物,而是更多地倾向于对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进行具有主题性表达内涵的创作。从这一角度来看,这届水彩画作品无疑体现了当代中国式水彩画发展探索的方向。尚辉特别提到,“水彩画因其水性色彩的特性,通常创作时间较短,要求即兴发挥较多。主题性创作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构思和刻画人物,这意味着水彩画需要改变原来速写式的发挥。所以说在这次展览中,水彩画的艺术语言得到了深入探索,丰富了水彩画的艺术表现力,丰富了表现重大题材、现实题材的艺术语言的强度和厚度”。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指出:“从这届水彩、粉画作品的表现题材来看,覆盖面确实非常广,涵盖了从宏观叙事如上天探月、蛟龙入海,到微观描绘如百姓的烟火人生、民族风情等方方面面。而针对水彩画是否因其抒情特点而在表现这些主题时存在局限性的问题,这次展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水彩画的题材可以是开阔且多样的。当然也会出现一些题材扎堆的现象,但这并不妨碍全国美展展现出的题材丰富度。因此,可以说水彩画在表现题材上是具有潜力和多样性的,充分展现了当下一幕幕的鲜活生活。”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赵云龙认为,这次展览集中体现了这些年水彩画创作的丰富性、多样性,体现了中国当代水彩画整体学术探索的高度和精神风采。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总结过去的发展历程,让当代中国水彩能够进一步扎根于生活,把新时代的精神面貌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推动文化艺术事业以及水彩画创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多元探索 坚守本色
目前来看,水彩画发展的路径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专注于水彩本身的个性,在其特质中深入挖掘;另一种是在发挥水彩画的水性的前提之下,拓展水彩的边界,借鉴其他画种,更广泛探索水彩画语言表现的可能性。这两种类型在这届水彩、粉画展中都有大量生动的案例体现。
这届水彩、粉画作品在艺术语言形式探索上,积极吸收借鉴国际水彩、粉画的经验,并更多地把中华优秀绘画传统融入水彩、粉画的语境表达之中,既形成了新的创作个性,又以个性的诠释拓展了水彩、粉画的边界。展览作品既有写实的造型,也有写意的风格;既有众多人物构成的恢弘场面,也有艺术家探索实践的新途径;呈现出水彩、粉画对材料和技法的突破,充满创新的朝气。
针对这些新变化、新探索,尚辉特别提醒道,这些变化也给当代中国水彩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学术问题,即在借鉴外来艺术语言如油画、岩彩绘画等来提升当代水彩画的表现能力的同时,如何与水彩画的水性特质进行有机结合。这就意味着当代水彩画在语言和边界不断扩展的过程中,需要坚守自身的特性。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陆庆龙表示,“本届水彩、粉画展中涌现出众多新颖的作品,它们在技法上有所创新,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作者是跨界的,他们不仅擅长油画,也精通水彩、粉画,甚至涉足综合材料绘画。然而,尽管跨界和融合成为趋势,但每个画种仍需保持其独特性和边界。在追求融合与创新的同时,我们要把握好度,确保每个画种都能保留其独特的审美特色和美学价值。例如,油画更注重厚重的感觉,而水彩则有着轻盈、清透的特征。如果水彩画得过于接近油画,那么水彩独特的审美特色和美学价值就会被削弱。”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祝彦春认为,强调水彩画本身的特质在艺术创作中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深入认识水彩画的主体性,探究其本质属性、语言范畴以及物质材料等方面的独特之处,这是水彩画创作的核心和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将东方语义和写意精神融入水彩画中,进行深度挖掘和发挥,为水彩画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这既是对水彩画艺术的尊重和传承,也是对我们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弘扬。通过深入挖掘和发挥具有东方特质的元素,可以为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审美感受,展现出水彩画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指出,如今,各个画种都呈现出跨文化、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当水彩在新时代寻求建构新格局时,若打开媒材的边界,将关注点回归到人的自主性上,即强调内心的禀性和本体性,这便涉及了从水彩到绘画更广泛层面的主体性问题。在这里,我们探讨的是手和心的关系,以及本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体无疑要回归到绘画材料自身的属性,而谈及主体时,我们更多地强调艺术家本体对这种材料的驾驭和跨越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自主性的本体为水彩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写生与创作中体现时代精神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新时代对艺术家的要求,处理好写生与创作的关系是水彩、粉画不可或缺的课题。通过写生,画家得以直接与自然和社会对话,从而捕捉那些细微而又充满生机的瞬间。写生也不仅是技艺的展现,画家在写生时,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作之中,从而让观者感受到作品背后的故事。这样画家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活,更准确地捕捉时代的气息,从而创作出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水彩画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秘书长张敢提出,水彩画因其简洁易写的特性,自然而然地成为艺术家记录稍纵即逝的瞬间感受的重要写生和记录手段。绘画的本质最终依赖于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现,而非简单地复写对象。在这个意义上,写生使艺术家在创作时能够不被生活的表象所束缚,为水彩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他还指出,艺术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很大程度上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艺术家情感与思想的真实流露。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作品展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艺术盛会,它全面展示了现阶段我国水彩、粉画艺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艺术家们对水彩本体语言的探索、坚守和发展,对作品的样式、题材和时代性的把握,也展现出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在写生中将生活素材进行提升和概括的艺术创造力。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水彩、粉画将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为推动我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来源: 中国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