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林春秋

江淮文艺焕发万千气象

时间:2024/10/17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事业锚定价值航向,擘画宏伟蓝图。

       十年来,安徽文艺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于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用心用情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奋力推动文艺创作成高原、起高峰。

       电视剧《觉醒年代》、舞剧《大禹》、诗集《九章》等文艺精品持续涌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全国文艺名家看安徽”系列活动等火热开展;“新时代 新徽派”——安徽书画40年精品晋京展、“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精品剧目展演等在全国引起轰动;“送文化年货”“文艺扶贫、携手小康”等活动广受百姓欢迎……十年来,安徽文艺在新时代焕发新风貌新气象,不断用累累硕果奉献人民、回馈人民。


磨砺精品,勇答时代课题

       从黄梅戏《不朽的骄杨》到淮北梆子戏《大国农匠》,从话剧《今夜星辰》到歌剧《风雪大别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喜庆氛围里,安徽省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下基层演出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让各地基层群众感受舞台艺术的闪亮成果。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浩浩江淮,文化富矿。十年来,安徽文化文艺工作者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从底蕴厚重的传统文化中开掘力量源泉,从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感悟时代精神,从江淮大地的幸福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用心用情推出精品力作,为人民群众奉献丰富而优质的精神食粮。

       十年来,“文化皖军”精品迭出,在全国树立徽风皖韵鲜明标识。电视剧《觉醒年代》《外交风云》《黄土高天》、广播剧《板车女孩》《小岗新传》、歌曲《多想对你说》《走在小康路上》、电视动画片《大禹治水》、图书《经山海》《桦皮船》等一批优秀作品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十年来,“文化皖军”砥砺前行,在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舞蹈《命运》、舞剧《大禹》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实现安徽在“荷花奖”现代舞和舞剧奖项中“零的突破”;陈先发的诗集《九章》让安徽时隔22年再获鲁迅文学奖;摄影家汪强让安徽时隔11年再获中国摄影“金像奖”。

       献礼建党百年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成为安徽推出的现象级精品力作。“作为一个安徽人,我在编剧的过程中,注入了浓厚的安徽色彩和情结。”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书长、著名编剧龙平平坦言,“从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奋进新时代,安徽人一直敢为天下先,走在时代前列,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不负人民,牢记初心使命

       “炼钢就是炼人!”8月中旬,作为“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之一,安徽首部工业题材话剧《炉火照天地》登上北京舞台,铿锵台词震撼人心,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奋斗追梦的火热激情,收获掌声无数。

       在创作打磨《炉火照天地》的过程中,主创团队多次深入一线采风,感受钢铁冶炼的火热场景,了解科研团队的创新实践。导演李伯男说:“我们从‘钢铁人’的生产生活中打捞创作灵感,把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精神风貌真实而艺术化地呈现给观众。”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文艺创作只有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文艺作品才能获取源头活水,才能赢得广泛共鸣。

       十年来,安徽文艺战线持续开展“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金寨红”“大淮河”“到人民中去”等主题采风创作活动,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汲取创作营养。2018年以来,“全国文艺名家看安徽”系列活动邀请数百位全国知名摄影家、音乐家、作家、诗人、曲艺家、书法家、美术家、剧作家,行走江淮大地,感知时代气象。广大文艺工作者跟随名家脚步,踊跃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十年来,安徽文艺战线不断将文化大餐送到基层一线。从“送文化年货”到“皖美过大年”,安徽在元旦、春节期间创新组织主题文化活动,组织戏曲家、歌唱家、书画家、摄影家、非遗传承人走进基层、深入群众,让百姓的节日生活因文化滋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长篇报告文学《大别山上》描绘金寨及大别山地区赓续红色基因,从贫穷走向小康、从落后走向振兴的壮丽征程。著名作家潘小平跟随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团队入户调查,先后采访了一两百户农民家庭,积累了丰富素材,因此笔下每个故事都真实可信、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潘小平说:“中国迈进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文字,应该有回应伟大时代的意志和能力。”


培根铸魂,明德引领风尚

       “电视剧《黄土高天》、动画片《大禹治水》,在项目选择之初,我们首要考虑的就是其社会效益所带来的影响力。事实证明,一部反映人民生活、传递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也可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安徽五星东方影视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十年来,安徽文艺工作者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自觉肩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大德,更是文艺领域常写常新的主题。十年来,安徽文艺战线推出一批展现家国情怀的作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黄梅戏《邓稼先》生动再现以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及那一代青年为实现强国梦作出的巨大贡献;电视剧《外交风云》真实再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进程和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一部戏的成功,首先是选题的成功。”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再芬谈到黄梅戏《邓稼先》的立项时说,“这样一个为祖国奉献一生的科学巨匠,我们在他身上挖掘宝贵的精神财富,把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的奉献,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表现出来加以传播,就能创造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的最美舞台风景。”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文化最好的礼敬,就是创造新的文化。

       新时代,新使命。安徽文艺工作者将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秉持开放包容的胆气,坚持守正创新的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展现徽风皖韵独特魅力,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来源:安徽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