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创作

“中国作家看凤阳”采风活动圆满成功

时间:2008/04/16

    文艺报记者吕先富  由中国作协和安徽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作家看凤阳”采风活动4月8日至12日举行。采风团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洪波和辽宁省作协名誉主席、散文家王充闾任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为副团长,参加采风的作家有陆天明、阿成、徐贵祥、杨少衡、胡平、王宏甲、钱念孙、吴启泰、彭程、陈清棣、冯秋子、高伟等以及安徽省签约作家30余人。4月8日晚,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在合肥稻香楼宾馆会见了采风团一行。臧世凯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作家们来皖采风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作协长期以来对安徽发展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向作家们简要介绍了安徽的人文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臧世凯说,安徽人不仅能够吃苦耐劳,而且富有改革精神,希望采风团一行在安徽多走走、多看看,将安徽30年来的变化展现给全国各族人民,将安徽人的改革精神发扬光大。当前,安徽人民正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中部崛起重大机遇,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高洪波代表中国作协对安徽省委、省政府的积极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安徽丰厚的文化底蕴、勇敢的改革精神以及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作家采风团将认真把握采风机会,深刻领会和挖掘安徽人民的改革精神,努力将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用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世对,省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杨屹,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吴雪,省作协主席季宇,省作协常务副主席许辉,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李梅梅等陪同作家们在安徽采风。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是中国农村“大包干”的发源地。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位农民在分田到户生死文书上按下的红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的小岗村正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走进小岗村,在大包干纪念馆,面对18颗红手印,作家们感慨不已。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介绍了小岗村30年的变化。女大学生邢秀云介绍了自己在小岗村创业种双孢菇的经历。著名作家陈忠实和严俊昌都是66岁,属马。交谈中,陈忠实动情地对严俊昌说:“我这匹马为你这匹马感到骄傲。”离开小岗村时,陈忠实向本报记者倾吐心声:“小岗村是我记忆里愈久弥新的村子。只有20户的小岗村的18个农民,冒死按下手印的那一刻,不仅为中国农村闯开了生路,也挺起了8亿农民的脊梁,铸成伟大。我今天终于有机会走进小岗村,握住了严俊昌和关友江的手,实现了我蓄久的钦佩和崇拜。”王充闾说:“来到小岗村,我突出体验到他们与时俱进、大胆探索的精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最好的方式就是继续深化改革。”
  滁州市委书记韩先聪,市长缪学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先跃,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波,凤阳县委书记马占文分别向作家们介绍了滁州市和凤阳县30年来的改革发展情况。作家们还参观了凤阳县新农村示范点刘府镇赵庄村、德力玻璃器皿有限公司、安徽康佳电子公司、长丰扬子汽车公司以及明中都鼓楼、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吴敬梓故居等。从30年前求生存、解决温饱问题,到今天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家们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是关乎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陆天明认为,小岗村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作家们应该来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中国的农村和农民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他说:“ 心里面有了中国农民、中国老百姓,你这支笔就会产生真正的感情,就会做出有生命、有灵性的文章来。”  徐贵祥说:“青山可以变绿,河流可以改道,但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点永远不能改变。”杨少衡说:“对小岗村我向往已久。大包干纪念馆里挂着当年按手印的村民的照片,那18颗红手印以及那张纸上的名字和文字让我感受到中国农民的质朴与坚韧,感受到他们顽强的生存能力和脚踏实地的创造力,也感受到改革开放起步时的艰难、30年成果之巨大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胡平说:“小岗村所体现的历史变迁是真实可信的,它是一个实实在在反映30年来中国普通村庄变化的典型。”王宏甲说:“人民的自主性创造,以及政府不断提供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资源,对一个民族的健康发展和进步,具有永恒的意义。”作家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创造出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相称的优秀文学作品。
 

附件: